分享到 : |
今年是辽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首战之年。《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(2023—2025年)》(以下简称《方案》)部署了8个方面的具体目标,其中在“创新能力实现新跃升”方面,提出了“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创中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,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,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速高于9%,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达到60%”。当前,辽宁正处于创新发展的重要阶段,要实现《方案》制定的目标,实现创新能力新跃升,就必须加大科技研发投入,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。但目前在我省部分“研转产”实践中,仍存在诸多问题,不仅会使科研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受到打击阻碍,还会放缓项目实施进度,进而成为制约企业乃至地方经济发展的瓶颈。
一是科技成果转化缺少专门辅导。目前我省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还不完善,服务职能和水平比较落后,缺少高层次的服务组织;“产学研”融合程度不够深入,科研工作者擅长基础研究,但没有足够的产业化实践,多数仅为实验室成果,而企业只把重点放在应用和开发研究;高校和企业都缺少专业化管理人才,致使科研项目无法落地,各方资源难以有效对接并发挥作用。
二是科技成果转化成熟度不足。“研转产”的成熟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前提,而要做到这一点,就必须进行中试。当前,我省的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普遍存在缺乏中试试验技术、设备开发水平较低、工艺参数优化和仪器设备调试周期长等问题,且中试产品批量少、风险高、效益差,生产制造过程中存在薄弱环节,导致科技成果转化成熟度偏低。
三是科技成果转化缺少专业人才。企业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,规模以上企业应拥有各领域专业人才,但现实情况是企业中的高职称及以上的高层次人才较少,博士、硕士比例较低,缺少经验丰富的科技骨干型人才,导致在科技成果转化的执行中存在不严谨、不全面的问题。
针对存在的问题,我会提出以下建议:
一是培育和健全转化市场服务中介组织,建立高质量、专业化的人才队伍。要强化技术市场的宏观调控和引导,强化技术市场的组织协调,要以促进技术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为重点;要加快各类型转化市场服务中介机构的建设,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,强化“产学研”协作,与高校紧密合作,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;要大力培养既懂得科技创新规律、了解科技人才成长特点、又懂产业技术需求的复合型人才,深入挖掘科技成果资源,主动对接产业需求,促进科技成果向产业的转移转化。
二是推动企业技术升级,构建企业创新驱动主动力。政府有关部门要在财政、税收、信贷等方面给予企业发展和应用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产品的资金扶持,推动企业技术升级;要建立人才培养平台,完善安家补助、边远津贴等各项福利待遇,把高技能、高层次人才列入政府津贴范围,优化企业人才队伍结构;要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的宏观引导力度,组织科研院所、高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同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;要在关键“卡脖子”技术领域的科技成果上给予资金引导并建立容错机制,吸引带动社会资本赋能科技型企业培育发展。
三是优化科技成果转化评价体系,营造宽松政策环境。完善评价内容和标准,以人才作为主评因素,从“成果”的硬指标转化为对研发和前景等的全面评估,强化政策持续输血能力;更加注重企业人才技术基础,构建容错机制,鼓励和引导企业敢于开展成果转化和风险投资。